獲取短信驗證碼
2025-04-12
胡宇 畢瑞辰
(北方重工集團(沈陽)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27)
摘 要:在如今的嚴峻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之下,燒結廠一方面要提高產量、質量,另一方面還要降低能耗,因此優化燒結過程對鋼鐵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何增強燒結機的密封裝置,減少運行過程中漏風的問題已經成為全行業重點關注的問題。從燒結機密封裝置的特點及難點入手,尋找出燒結機密封裝置漏風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造方法,希望能對同行從業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燒結機;密封裝置;改造方法
鋼鐵行業一直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分量,在如今的嚴峻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之下,鋼鐵廠能耗偏高的問題逐漸暴露。為了抵抗如此激烈的競爭局面,燒結廠一方面要提高產量、質量,另一方面還要降低能耗,因此優化燒結過程對鋼鐵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燒結過程中,燒結機的頭尾密封裝置、臺車與滑道之間,以及風機管路之間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漏風的現象。漏風對燒結生產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它會降低系統負壓強,降低燒結礦質量。所以,如何增強燒結機的密封裝置,減少運行過程中漏風的問題已經成為全行業重點關注的問題。
1 燒結機密封裝置的特點及難點
燒結機密封裝置一般來說分為靜態密封和動態密封兩種。上欄板與下欄板之間的密封就是靜態密封,而燒結機頭尾密封就屬于動態密封。
1.1 燒結機密封裝置的部位及特點。燒結機密封裝置的重要在于頭部和尾部。頭部密封部位指的是燒結機每臺臺車運行至第一個風箱端部時,臺車底梁下表面與第一個風箱端部橫梁上表面之間,尾部密封部位是燒結機每臺臺車走過最后一個風箱端部時,臺車底梁下表面與最后一個風箱端部橫梁上表面之間。這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在于臺車頭部裝的是含鐵礦粉的混合料,密封部位的溫度在60攝氏度左右,而尾部上裝的是已經完成燒結過程的燒結礦餅,密封部位溫度有300攝氏度左右。燒結機密封裝置的特點有:第一,密封裝置都是獨立的裝置。第二,都有一塊與臺車底梁嚴密接觸的密封板,以及能使密封板做微調運動的機械隨動機構。第三,密封板的材質一般都選用耐磨金屬材料。最后,密封板與風箱橫梁之間的密封都是采用不銹鋼板。
1.2 燒結機密封裝置的難點。第一,密封裝置之間有相對運動,因此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材料會產生變形。第二,如上所述,密封部位都有一定的溫度,如何才能減少因溫度引起的變形及熱脹冷縮。
第三,燒結廠的工作環境很差,粉塵顆粒多,必須要即使清除才能確保密封板表面不被磨損。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考慮密封板選用什么材質的材料等問題。
2 燒結機密封裝置漏風的原因
在研究燒結機密封裝置漏風的原因之前,我們必須先要掌握燒結機的一般結構。本文以90m2以下的小型燒結機為例,仔細研究了燒結機頭部、尾部和中間密封裝置的構造。
通過對結構的研究我們發現,燒結臺車與滑道之間、燒結機頭尾部風箱的漏風量占總漏風量的80%。主要漏風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燒結機機頭、機尾密封裝置中的密封板在重錘的重力作用下只能夠繞軸作旋轉運動,不管什么時候與臺車底部的接觸始終是線接觸,導致密封面很小,從而在長時間使用后密封效果不明顯。
第二,對于垂直方向來說,密封裝置不能隨著臺車底面高度的變化而進行自身高度的調整。
第三,機頭與機尾密封裝置的部件幾乎完全一樣,因此在現場安裝的時候,工作人員容易出現安裝位置顛倒的情況,導致不匹配,密封不嚴密。
第四,在燒結礦工作過程中溫度一直都是很高的,中部密封裝置中的彈簧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因此便失去彈性,起不到密封的作用,而更換彈簧則必須停產,工作效率降低。
3 燒結機密封裝置的改造
面對以上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我們對90m2燒結機進行了改造,主要針對燒結機頭尾部和中間密封裝置進行了優化。
3.1 燒結機頭尾部密封裝置的改造。詳見圖1。改進后的燒結機密封裝置增加了限位裝置、旋轉擋板、端密封和耐熱壓板。通過密封板與臺車底面相接觸實現了頂部密封;旋轉擋板端部設計為圓弧面,與耐熱壓板相接觸后可實現側面密封;端密封與底座兩側面接觸完善了兩側密封。通過這幾點的改進,使得頂部和側面的密封更加嚴實。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臺車在導軌上前進時,臺車底面高度存在偏差,密封板必須要考慮到臺車底面存在的高度偏差,要適應性的緊貼每臺臺車底面,保證此處的密封效果。
3.2 燒結機中間密封裝置的改造。中間密封裝置的改進最主要的就是要解決彈簧失效的問題。我們將原機頭、機尾密封裝置的結構移植到中間密封裝置后,問題即可得到有效的解決。詳細見圖2。
綜上所述,頭尾和中間密封裝置是燒結機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其密封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漏風率的高低。本文經過多年的工作經驗,對燒結機的密封裝置進行了改良。改良后的裝置能夠有效地減少漏風量,在降低能耗、提高燒結礦的產量和質量方面有顯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肖方波.燒結機頭尾密封裝置改造[J].機械與自動化,2013(8):104.
[2] 張建春.燒結機頭尾及中間密封裝置的改進[J].冶金設備,2006 (156):73-74.
[3]張戰英.燒結機頭、尾密封裝置的探討及研究方向[J].金屬材料與冶金工程,2009(37):30-31,44.
來源:冶金信息裝備網
(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
1